imgboxbg
News center
新闻中心

行业动态

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工作原理是什么?

内镜清洗消毒设备是医疗机构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设备,其工作原理围绕 “物理清洁 + 化学消毒 + 干燥防护” 三大核心,按标准化流程实现内镜全流程净化,具体可分为五大环节:

首先是预处理环节。设备通过专用冲洗通道,用纯化水对使用后的内镜进行初步冲洗,利用水流冲击力冲掉内镜管道内残留的组织、血液等污物。部分设备配备高压喷淋臂,能从多角度喷射水流,同时配合软毛刷转动,刷洗内镜外表面及活检孔道,为后续消毒扫清杂质。

主清洗环节依赖 “机械作用 + 化学去污”。设备自动注入专用内镜清洗剂,通过水路系统将清洗剂输送到内镜内外腔道,同时启动超声震荡或脉冲水流功能 —— 超声震荡产生微小气泡,快速剥离管道内壁附着的顽固污物;脉冲水流则以高频交替的压力差,冲洗腔道死角,确保清洗剂充分接触污物,分解蛋白质、脂肪等有机杂质。

消毒环节是核心,分高温或化学消毒两种模式。高温消毒型设备通过加热模块将纯化水升温 80-95℃(或 134℃高压蒸汽),持续作用规定时间(如 5-10 分钟),利用高温破坏微生物蛋白质结构,杀灭细菌、病毒;化学消毒型则自动定量注入含氯消毒剂、过氧乙酸等,通过循环泵使消毒剂在腔道内充分循环,借助化学药剂的氧化、分解作用,灭活病原微生物,且部分设备配备浓度监测模块,确保消毒剂浓度达标。

消毒后进入漂洗环节。设备用纯化水多次冲洗内镜,彻底去除残留的消毒剂,防止消毒剂腐蚀内镜材质或刺激人体。部分设备还会进行精洗,通过过滤精度达 0.22μm 的滤膜过滤漂洗水,避免二次污染。

然后是干燥环节。设备启动气路系统,输出经过滤的压缩空气(部分含热风),吹净内镜内外腔道的水分,同时降低内镜表面湿度,防止微生物滋生。部分设备还具备真空干燥功能,通过负压快速抽干腔道残留水分,为内镜储存提供干燥环境,完成全流程清洗消毒。

整个过程中,设备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温、消毒剂浓度、压力等参数,若出现异常自动报警,确保每一步符合消毒规范,保障内镜使用安全。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