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镜清洗消毒设备是医疗机构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工具,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,确保消毒效果,以下为详细步骤。
一、预处理:初步去污防残留
内镜使用后 1 小时内,将其插入设备预处理接口,开启高压水枪,用流动水冲洗内镜活检孔道、吸引孔道及外表面,冲净肉眼可见污物;
按比例倒入酶清洗剂,启动设备预清洗模式,浸泡并冲洗 5 分钟,分解蛋白质、黏液等有机物,避免污物凝固。
二、主清洗:深度清洁除杂质
将预处理后的内镜固定在设备清洗架上,确保各孔道与设备清洗管路精准对接;
选择 “主清洗” 程序,设备自动注入中性清洗剂,通过高压喷淋 + 超声震荡双重作用,清洗内镜内外表面及孔道,时长 10-15 分钟;
清洗结束后,设备自动用纯化水冲洗,去除清洗剂残留,避免影响后续消毒效果。
三、消毒:灭菌消杀保安全
根据内镜类型选择消毒模式(如 2% 戊二醛、过氧乙酸等消毒剂),设备自动抽取消毒剂,灌满内镜孔道并浸泡外表面,消毒时间按消毒剂要求设定(通常 20-30 分钟);
消毒过程中,设备实时监测消毒剂浓度与温度,低于标准值时自动报警并补充消毒剂。
四、终末处理:干燥储存防污染
消毒完成后,启动 “终末漂洗” 程序,用无菌水冲洗内镜,彻底清除消毒剂残留;
开启设备干燥功能,通过压缩空气吹干内镜孔道水分,外表面用无菌纱布擦拭干燥;
取出内镜,检查设备清洗槽、管路是否清洁,关闭电源,记录设备运行参数与消毒时间,完成操作。